河源市高新區(掛深圳(河源)產業轉移工業園牌子)于2002年7月經省政府批準成立,位于河源市南邊,總體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,已開發面積約25平方公里,核心區距市中心10公里。高新區于2003年6月掛牌運作,2015年2月升級為粵東西北地區首家國家級高新區,是全國文明單位、國家級綠色園區,區內的深河產業園被認定為省產業轉移園“十大重點園區”,連續多年獲得省示范園考核優秀,榮獲全國“十大最具發展潛力開發區”、中國電子信息行業首批重點推介產業園區、國家級綠色園區、廣東省手機生產基地、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(太陽能光伏)基地、省循環經濟工業園和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、省手機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、省市共建新一代移動通訊終端產品制造基地、省首批示范性產業轉移園、省“五星級服務園區”等稱號。目前,高新區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,以“融灣”為“綱”、“融深”為牽引,推進“二次創業”,致力打造全市承接“雙區”產業延伸的牽引區和引領全市發展的產業新城、科技新城。高新區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:
一是區位條件好。地處深圳都市圈城市,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接壤,距廣深莞均160公里,京九、廣梅汕鐵路貫穿全區,粵贛、惠河、廣河、河惠莞等高速及205國道傍區而過,設有市粵運汽車客運站城南配客站,已融入粵港澳大灣區“兩小時經濟生活圈”。貫穿區間的贛深高鐵已經通車、驅車東站約10分鐘車程,惠河城際輕軌即將動工建設,將融入大灣區“一小時經濟生活圈”。
二是產業基礎好。已投產企業約460余家(其中,規上企業133家),電子信息、精密制造、食品飲料等產業集群初具規模,工業、進出口、科技型企業等均占全市總量超1/3。2021年,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537.73億元,同比增長9.4%;規上工業增加值133.31億元,同比增長15.2%;稅收完成13.5億元,同比增長9.4%;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.12%;進出口完成108.5億元;實際利用外資1.79億元,同比增長41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.67億元,同比增長7.8 %。
三是創業平臺好。“國字號”5家(河源市創業孵化基地、河源高新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,河源廣工大眾創空間,河源興河眾創空間,國家通訊終端檢測中心),重大創新創業基地3個(深河金地創谷、創智產業園、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),科研院所9個(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、省科學院河源研究院、深圳大學灣區河源研究院、廣師大河源研究院、天津大學精密儀器院士工作站、天和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、鵬城實驗室大灣區未來網絡實驗與應用環境河源節點、河源市灣區數字經濟技術創新中心,及即將落戶的國家稀土技術創新中心廣東分中心),創新創業氛圍濃厚。
四是政策服務好。加快構筑人才引進、培育、激勵、服務“四位一體”工作體系,打造人才集聚高地,出臺創新驅動發展、人才優先發展以及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扶持政策“黃金二十三條”等人才政策,每年投入資金超5000萬元,從學歷提升、職級晉升、購房補貼、高管乘坐高鐵車票報銷等方面加大培育和服務力度,給予不同層次人才相應的平臺和精神、物質獎勵,約95%企業和80%的高層次和高級技術人才來自粵港澳大灣區。
五是生活環境好。堅持以產為先、以城為重,產城融合發展步伐不斷加快,學校、醫院、文化娛樂、體育休閑、交通、商業、金融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。持續增加幼兒園、中小學學位,公立九年一貫制區實驗學校教學質量位列源城前茅,是2020年全市教學質量管理優勝單位,可提供優質學位;市人民醫院深河門診部坐落園區,與市人民醫院共享醫生資源,可提供優質醫療服務;中昂、敏捷等高品質商品房持續進駐,房價約6000元,低于市區約2000元;中央活力區加快建設,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迅速提升,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。
河源市高新區正全力推動園區“二次創業”深入開展,著力推進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功能平臺建設,加快打造承接“雙區”產業發展的延伸區和引領全市發展的產業新城、科技新城,城市蝶變取得長足進步,產業發展如火如荼,人才集聚高地正在形成,將以更開放、創新、積極姿態,為企業加快發展、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最好服務、最優環境、最佳條件。

